2025年10月18日

是谁,在秋风里追逐舌尖上的乡愁?请看——

应城糯稻的“品质长征”

收割机在应城市杨河镇马堰村收割糯稻。(通讯员 刘佳文 孙缙 摄)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周莹 通讯员 冯璇 李梦婷

腊月的糍粑、端午的粽子、过早的米酒、休闲时的麻糖……在应城,一粒糯米串起人们的三餐四季与味觉记忆。

作为全国最大的籼型糯稻生产县市,近年来,应城坚持市场牵动、政府推动、产业带动、科技拉动,推进良田良种、提升品质品牌、着力延链强链,糯稻产业步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新阶段。

目前,应城优质糯稻种植面积发展到40.8万亩,糯稻总产量超过27万吨,建成无公害优质糯稻基地21.4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糯稻加工总产值突破30亿元。

百里挑一育良种

机声隆隆,稻浪翻涌。应城市杨河镇马堰村的稻田里,三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摊开掌心的稻谷,57岁的种粮大户武强国脸上漾开了笑意,“稻谷饱满,大小匀称,能有这样的收成,太不容易了。”

今年,武强国与湖北中磐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签下订单合同,在马堰村种植1100亩糯稻。7—8月正是水稻生长期,却撞上了长时间高温少雨。

让人欣慰的是,新的糯稻品种抗性强、耐高温,中磐农业公司技术人员精心指导田管,武强国的千亩稻田仍然迎来丰收。“平均亩产超过1200斤,每斤湿谷收购价比普通籼稻高出3毛多,今年种植糯稻收益有保障。”

“订单种植,公司统一提供种子和全套服务,解决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等难题,让大户吃下定心丸。”中磐农业公司副总经理王威说。

地处江汉平原与鄂中丘陵过渡地带,应城境内岗平坡缓,耕层深厚适宜,保水保肥力强,糯稻种植历史悠久。过去,由于品种分散、品质不稳,当地糯稻价格始终比不上邻近的云梦、孝南等县市。

在品种上下功夫,应城与省农科院、华中农大、孝感市农科院等单位深度合作,自主选育出新组合“蒲糯888”,还引进黑糯、紫糯、红糯等特色品种,从中筛选出一批营养价值高、米质好、产量稳、综合抗性强的优良品种。

位于黄滩镇上河村的祥丰家庭农场,是应城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秋收时节,这里的连片稻田呈网格状分布,数十个糯稻品种分列其间,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

“我们组织种粮大户、合作社代表与农业专家实地观摩、现场评比,从百余水稻品种中遴选优质高产的佼佼者。”应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通过“看禾选种”,一大批的优质糯稻品种从试验田脱颖而出,走向大田。

随着二十多年不断更新品种,应城糯稻在高产与优质之间找到平衡点,逐步形成以“红糯一号”“珍糯”“糯两优香6号”为代表的一批主打品种,糯稻品种优良化率达到100%。

药肥双减效益增

日头刚落,田店镇畅马村稻田里的灯就亮了。

“那是太阳能杀虫灯,这是二化螟性诱捕器,有了这些杀虫‘尖板眼’,水稻全生育期可减少施药1—2次,每亩减少施药成本60元左右。”面对田间的一排排害虫诱捕装置,李军如数家珍。

李军是应城市水生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当地种糯稻小有名气。“水稻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一次次‘龙口’‘虫口’的考验。”说起种田的技巧,李军有一肚子经验,“今年部分水稻虽然分蘖少,但田间管理到位,穗粒数上去了,亩产达到了1500斤。”

田店镇是应城市万亩绿色糯稻产业示范区之一,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糯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拥有30余个省、市农业科学院认定的糯稻新品种、新组合。

2020年,当地与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在畅马村共建农业科技“五五”工程示范村,示范水稻病虫害生态调控及绿色农药应用,省、市、县支持基地安装新型太阳能杀虫灯87盏,安插二化螟性诱捕器11020个。

“系统每10分钟自动采集一次虫情,高清摄像头拍摄仪器托盘内的害虫图片,AI识别害虫种类及数量,数据通过云端上传,病虫害预警模型等数据实时更新。”应城市植保站站长张正洪介绍。

良技良法配套,畅马村的水稻品种优质率100%、化肥减量28%、农药减量46%、物理生物防治率100%、生物农药应用率72%、秸秆综合利用率100%,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有了农业科技的“金刚钻”,才敢揽更多“种粮活”。今年,李军把合作社的糯稻面积扩大到1800亩,“稻谷品质不错,按照今年的行情,订单收购比市场价还要高出2毛钱,大伙都很满意!”

六成糯米供龙头

稻谷进入现代化的生产线,一场从田野到餐桌的价值接力赛,才刚刚开始。

湖北中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的洁净车间里,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有序运转,一缕缕新米的清香迎面扑来。稻谷历经分选、去石、砻谷、碾米、抛光、色选等多道精密工序,最终蜕变为包装精美的“应城糯米”“中磐一季鲜米”等系列产品,整装待发,运往全国各地的商超货架。

“我们始终坚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中磐粮油公司副总经理刘娥介绍,公司引进现代制米设备,打造“中磐”系列品牌产品,并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适合电商渠道的糯米粉等小包装产品,有效提升大米加工副产品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今年公司带动5000余农户,发展订单种植20余万亩,进入粮食转运高峰期,我们的加工设备24小时不停,稻谷从收割到入库全程‘不落地’。”

“应城糯米富含10多种微量元素,其核心指标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8%以上,口感软糯绵甜,出酒率超过51%,是食品加工和高品质酿酒的优质原料。”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业技术推广股王涛介绍,优良的品质,让应城糯米赢得了五粮液、绍兴黄酒、三全食品等国内酒类和副食品加工巨头的长期青睐,成为其重要的原料供应基地。

目前,应城糯稻商品化流通率超过96%,加工的糯米广泛销往全国,其中外销比例达70%以上。每年销往三全食品、思念汤圆、吉安庐东食品等大型企业的糯稻,占全市初级产品总量的60%。

为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应城市出台专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累计投入扶持资金超亿元,支持糯稻生产农户和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推动产业链条延伸与结构优化。

“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一粒粒糯米被“吃干榨净”。目前,应城已集聚22家规模糯稻加工企业,实现乡镇全覆盖,带动订单生产率超过70%,初步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籼糯稻产业化发展格局。

--> 2025-10-18 是谁,在秋风里追逐舌尖上的乡愁?请看——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29248.html 1 应城糯稻的“品质长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