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李晓军
金秋十月,汉风浩荡。在“千古帝乡”枣阳,一场以东汉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盛宴正在上演。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2025学术年会、2025年湖北省东汉文化研究会年会暨第三届东汉文化研究成果交流会在此举行。20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回望两千年历史,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厚重的历史走出去。
加快推动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持续提升枣阳“千古帝乡”城市品牌影响力,聚力打造全国知名汉文化传承保护基地,枣阳在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中不断探索。
一场文化盛会
汇聚学者 激活历史
枣阳,汉光武帝刘秀的故里,素有“龙飞白水”之美誉,东汉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枣阳市委、市政府将汉文化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提升至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打造“全国知名汉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目标。
2023年,汉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暨首届东汉文化研讨会成功举办,吸引国内秦汉史研究领域众多专家学者。他们深入挖掘东汉历史文化资源,开辟研究新视角,让枣阳“千古帝乡”的城市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传承历史文化和城市治理关系重大。文化是城市建设的底蕴,每一座城市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台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侃侃而谈:“东汉历史文化尤其是优秀精神,大有可汲取之处。”
台下,一位年轻学者兴奋地与同行交流:“去年也参加了交流会,今年听说规格更高、影响更广,我早早就报了名。”
枣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翟朝伟介绍,今年的活动有六大亮点:高规格的学术交流,能让大家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华中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工作站的授牌仪式,将为研究提供更强支持;里程碑式成果《东汉通史》首发,凝聚众多学者心血;权威专家专题授课,带来最前沿知识;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大家亲身感受汉文化魅力;还有“四县联盟”(河南叶县、孟津,河北柏乡)的区域联动,加强各地文化交流。
一场文化盛会,连接古今,连接各地学者。他们从汉文化中汲取的自强不息、崇德尚义、和合包容等精神财富,已成为滋养当代社会道德、凝聚民众认同、构建城市精神的重要源泉。
一次文艺焕新
承古开今 浸润人心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以文化为根基,以文艺为媒介,枣阳正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走进寻常百姓家。
枣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吴善界道出这些年的探索:“围绕东汉文化主题,我们形成了‘学术筑基、活动赋能、阵地扩声’的工作路径,推出一批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精品力作。”
据了解,枣阳已出版《风云刘秀》《龙飞白水》《正说汉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三百问》等20余部著作。其中,《刘秀还乡》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千秋成珀》获得孟浩然文学奖。
然而,光有作品还不够,还得让汉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为此,枣阳创办“中兴文艺课堂”,累计开展培训讲座20余场次。持续举办的“桃花诗会”“金兰杯文学大赛”“汉文化书画摄影大赛”等活动,让汉文化如春雨般润泽着这片土地。
“《枣花》《枣阳人》等文艺期刊开设了汉文化专栏,共刊发相关文艺作品2000余篇(幅),打造的白水村、舂陵村、皇村村三大采风点,为文艺创作提供了载体。”吴善界说,如今,全市已掀起汉文化学习热潮。
一曲文旅交响
赋能产业 共振城乡
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枣阳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之路。
“我们要将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现实优势,从传承、发展、赋能三个方向发力,推动汉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枣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婷婷表示,将持续推进文物普查与非遗挖掘,重点培育刘秀传说、白水寺庙会、粗布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
枣阳以白水寺、汉城、无量台等景区为核心,设计汉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推出沉浸式实景演艺和主题研学活动。设置汉代礼仪教学、传统手工制作等课程,让游客和青少年在动态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直接带动乡村旅游和农民增收。
通过高水平、多层次的活动,让文化品牌点亮乡村。枣阳市通过办好“皇桃采摘季”“酸浆面美食月”等品牌活动,让游客在品味地方特产和美食中感受汉文化韵味;针对年轻群体,打造汉风集市、露营音乐节等,推动汉文化与潮流生活融合。
“我们的桃不仅好吃,还有文化包装,是承载历史记忆的时尚果品,卖得可好了。”皇桃采摘季现场,卡通版的刘秀手捧鲜桃,出现在“枣阳皇桃”的宣传海报上。2025湖北省全国百强县篮球联赛枣阳赛区,“刘秀打篮球”旋转冰箱贴成为热销的创意文创。
湖北光武文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张佳分享公司的创新实践:开发《汉阙千秋·光武故里》专题邮册、古风金属书签等一系列文创产品,让汉文化以更加轻盈、互动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生活。
展望未来,赵婷婷满怀信心:“我们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开发虚拟汉代场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同时,将文物转化为数字资源,打造交互式线上展览,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人领略汉文化的魅力。”
展望“十五五”新征程,翟朝伟表示:“枣阳市委、市政府将以此次盛会为起点,持续深化与高端研究机构的合作,努力将‘东汉文化研究成果交流会’培育成为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品牌,让枣阳的汉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枣阳,汉文化已不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涌动在城乡血脉中的活力源泉。通过学术引领、文艺繁荣、文旅融合的多维驱动,枣阳正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惠民的特色发展之路。
千年汉风,正以崭新的姿态,奏响新时代的“帝乡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