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蔡诗媛
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田畴间稻浪泛金,车间里机器轰鸣,鱼池内锦鲤游弋。
作为鄂州市生态农业大乡和“鄂州大米之乡”,蒲团乡正锚定“良种小镇”核心建设目标,在水稻、油菜、鱼苗等育种领域深耕细作、提质增效。4.5万亩稻田产金穗,稻米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1亿元;刚投产的油菜育种车间,日产万斤“精英种”;国家级水产良种场里,一尾尾鱼苗游向全国。
“我们以良种引领、科技赋能、全链发展,继续深化‘良种小镇’建设,推动三大产业协同发展,让‘一粒良种’的力量结出更多富民硕果。”蒲团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况原波成竹在胸。
科技种出金稻穗 蒲团香米成顶流
9月,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在蒲团乡何桥村举行。11个省市130余名科研专家、经销商齐聚田间观摩会,让蒲团乡的试验田成了全国种子展台。
监利市景泰农业服务中心总经理沈业新蹲在田埂上,指尖捻起“襄两优338”稻穗。“这个品种亩产可达650至750公斤,还能中抗稻瘟病,让人放心。明年我订1万亩。”他的决定引发连锁效应,多位经销商围住企业工作人员,积极咨询合作细节。
在相邻田块,国审一级优质香稻“润丰香占”同样凭借出众的米质和高达713.2公斤的亩产,赢得在场专家的肯定。“从早期品种到如今的‘润丰香占’,我们在蒲团乡合作推广的优质水稻累计达500万亩,这里已成为优质水稻推广的重要示范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彭立军称赞道。
能吸引多省专家目光,蒲团有着双重底气。这里湖泊密布,水土里藏着水稻生长的天然温室;又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合作,专家全程指导选种、培育和病虫害防治,依托国家级杂交水稻研究所院士基地等科研力量,全乡4.5万亩稻田平均亩产达700公斤。
在小庙村,中国种子集团试验基地,80亩地里种着200多个稻米品种,白色的育种大棚里,科研人员正记录着稻株的生长数据。小港村虾稻共作田里,虾稻1号、华夏香丝等优质品种搭配生态虾,让稻田亩均纯收入达千元以上,成了农户增收的新路子,迸发着双重价值。
“我们的香米,从根上就带着甜。”省级龙头企业湖北华苑粮油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道贵介绍,公司运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串联种植、加工、物流、电商全链条,核心产品“华苑·虾稻香米”荣膺“中国好粮油”和“荆楚好粮油”双料荣誉。
如今的蒲团香米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43件农产品商标、18个无公害认证、5个有机认证,“华苑”“拾湖”等品牌连年斩获“湖北名牌”,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8.1亿元,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9年年均增速超6.6%。
一粒米,真成了金种子。
102天速建育种厂 油菜良种销全国
何桥村武汉中油阳光时代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油菜育繁推研产项目厂区里,“丁零零”的警报声偶尔响起,光电色选机的高压气流瞬间将几粒泛黄的油菜籽吹离筛选通道。
“不合格的种子,一粒都不能进包装。”生产车间负责人程天群语气坚定,“现在日均产3万斤良种,发往全国。”
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黄土。
今年5月15日破土动工,7月3日启动设备安装,8月24日正式投产。
102天,一座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拔地而起。“当时抢工期,我们24小时轮班,就想早点让良种下地。”参与建设的工人回忆。
车间里,比重选种机按颗粒大小分拣,光电色选机凭色泽辨优劣,一套流程下来,油菜籽筛选效率比传统方式快10倍。
程天群拿起一包“中油杂633”种子介绍,基地培育的品种里,既有适应性强的“中双18号”,也有短生育期的“阳光131”,出油率比普通品种高7至10个百分点,刚投产就接到襄阳、荆州及省外多地的订单。
项目总投资达1亿元、规划建设近千亩的现代化种业基地,最新规划图上,二期高标准农田的标注格外醒目。
“以后这里不仅产种子,还要搞种植示范,和水稻产业搭台,形成‘油稻双收’的格局。”公司负责人王立辉满怀期待。
对当地村民来说,这座工厂带来的不只是良种,还有饭碗。“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拿4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何桥村村民张大姐正忙着分装种子,指尖麻利地封袋。
目前项目已带动20多名村民就业,未来二期建成后,岗位还会更多。
“千亩油菜花”的诗意想象,眼下正成为“万斤良种下江南”的实景。
精筛分级育锦鲤 苗种成活率超九成
湖北盛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育苗池泛着微光,刚孵化的锦鲤苗在水中游动。技术人员正盯着显示屏调整水温,旁边的记录本上清晰标注着温度等监测数据。
作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这里是蒲团乡锦鲤良种的孵化核心。从“水花”到成鱼,一套标准化育种流程,正让47个锦鲤品种在这里实现优质繁育,推动“蒲团良种鱼”游向更广阔的市场。
育种第一步使用“室内控温孵化”,引进的锦鲤亲本经基因筛选后,在恒温车间完成产卵、受精,刚孵化的“水花”苗需在精准控温环境中培育20天,长成3至5厘米后转入室外生态鱼池;技术团队再根据鳞片色泽、体型匀称度等标准,对幼鱼分类进行“分级选育”,筛选出具有优质性状的个体重点培育,其中形态稍逊的个体,则通过麻醉微雕技术修正体型,提升观赏价值;通过“抗逆性测试”,模拟不同气候、水质条件的试验池里,观察锦鲤的适应能力,最终保留抗病强、生长稳定的优良品种。
“通过这套流程,我们的锦鲤苗种成活率超90%,优质品种选育率能达到30%。”育种技术负责人介绍。
在场区的高端锦鲤培育区,“单红”“大正三色”等品种正接受精细化养护。这些品种经过多代选育,鳞片光泽度、体型流畅度均达到赛事标准,一旦在全国锦鲤大赛中获奖,身价便从“论斤卖”跃升至“按条售”,精品赛级锦鲤价值可达数百万元。“我们还在尝试杂交育种,希望培育出更具市场辨识度的新品种,比如带独特斑纹的‘蒲团特色锦鲤’,进一步打响本地良种品牌。”公司负责人季波说,目前已建立锦鲤良种基因库,保存核心亲本,为持续育种提供保障。
依托蒲团乡区位优势和花湖机场的物流网络,良种场正构建“线上+线下”销售体系。线上计划开启直播带货,通过镜头展示锦鲤育种过程,让消费者直观了解良种优势;线下与顺丰快递合作定制专用氧气包,确保锦鲤在12小时内鲜活送达,广东、长三角等高端消费市场及各大景区已成为主要订单来源。同时,还为养殖户提供育种技术指导,将蒲团的锦鲤培育经验同步输出,带动更多从业者发展优质养殖。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从实验室的科研突破到田间和都市的产业闭环,从黄土坡的基础建设到现代化厂区的高效运转,“良种小镇”的发展“芯愿”,正写在蒲团乡每一寸丰收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