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1日

中国好人易盛荣

骑上摩托帮代办 33年服务老区村民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万可庆 通讯员 覃业建 周敏

清晨,巴东县金果坪乡的盘山公路上,乡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易盛荣骑着旧摩托,挎上蛇皮口袋,驶向村民家中。

33年来,易盛荣扎根恩施州偏远老区,为3万余人次群众“跑腿”代办业务。近日,他荣获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称号。

此前,金果坪乡交通闭塞,从乡集镇到县城需摆渡清江、翻越“鄂西屋脊”,200多公里的路程耗时一整天。最远的泗井水村距集镇40余公里,村民往返办事需要两天。

1992年,作为选调生的易盛荣来到金果坪乡,决定改变“群众跑”的传统模式。2002年调任乡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负责人后,他推出“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的“三务工作法”。旧摩托变身“移动窗口”,载着张家的社保卡、李家的医保材料、王家的就业补贴申请穿梭于村寨间。他的蛇皮袋最多一次装了100多件代办事项,每10天至少花3天往返县城,“我一个人跑腿,乡亲们就不用再跑路了。”

在易盛荣的字典里,“担当”是急民所急、解民所困。2023年冬,家住深山,离县城228公里的81岁留守老人谭丙香,因社保卡失效无法领取养老金。易盛荣当即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冒雪踏泥赶到老人家中采集资料;带着51位类似情况老人的材料,在县人社局和银行间往返奔走,4天办完所有新卡,连夜赶回乡里,次日骑摩托奔赴3个村送卡上门。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为空巢老人张守汉煎药喂药、洗衣做饭;记下143名外出务工村民的返乡行程,连夜采集社保卡信息;聘请专家开展创业、电商等技能培训,服务全乡68家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易盛荣把“为民”基因种进家庭:妻子张梅英经营鞋店之余,主动当起人社政策“义务讲解员”;女儿远在上海,每晚远程指导父亲推进数字化服务。2015年,易盛荣在乡内推出“金果人社”微信公众号及APP客户端,让老区群众足不出户享受便捷服务。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如今调任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易盛荣的摩托仍穿梭在山间,砥砺前行。

--> 2025-11-01 中国好人易盛荣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30783.html 1 骑上摩托帮代办 33年服务老区村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