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彭翠楠 通讯员 朱亚平 胡剑芳 李婷婷
霜降已过,冬至未至。淦河源头,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高升村的1200棵油柿树上,橙黄的油柿如千万盏小灯笼,将秋天装点得暖意融融。一场由桂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以“柿事如意、步步高升”为主题的油柿节采摘活动于村广场开幕,吸引了千余名游客前来摘柿子、赶大集、看大戏。
广场两侧的农特产品售卖区,养牛户朱忠华带来的200多斤新鲜牛肉很快售罄,收入达2万多元;村民黄海华摊位上的芋头、板栗、干豆角等土特产不到2个小时就卖了1000多元。田间地头,游客王鹏与同伴爬上十余米高的古柿树,一串串饱满的果实随之落地。“小时候常爬树摘柿子,今天总算找回了童年的感觉。”
这场热闹的活动源于咸安区林业局驻村工作队14年前的一次精准发现。彼时,工作队一心想为村里找一条可持续的致富路,经摸底调查后发现高升村有着900多棵百年以上的古油柿树,昼夜温差大、日照充分的优质自然环境使油柿格外甘甜。然而,柿树分布较为零散,没有形成品牌,也无规模效应。
14年来,区林业局驻村工作队的初心不变——整合分散资源,让古柿树成为村民的“摇钱树”。工作队与桂花镇政府不谋而合地想到了用节庆活动激活产业,让油柿走出深山。从第一届活动的“试水”,到如今第四届的成熟运作,采摘体验、摄影采风、音乐嘉年华、非遗文化展示等板块使油柿节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
一批又一批游客“闻柿而来”,让村民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希望。驻村工作队趁热打铁,对全村900棵古柿树进行一树一档登记保护,同时指导村民改良种植技术,丰富品种。如今,村里已有油柿、脆柿、苹果柿等6个品种,挂果树苗已增至1234棵,年产柿子近6万斤,年收入达3万余元。
“我们正和村里一起对油柿产品进行专业包装,让‘高升油柿’成为叫得响、卖得好的特色农产品。”咸安区林业局副局长黄年伍介绍,工作队已指导村里栽种油柿苗1.7万株,建成1个育苗基地,总面积达260亩,同时建设“宝盖柿”苗种基地,对这一本地优质品种进行重点培育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