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郭崇乐 通讯员 成丽平 余舟 王敏搏
种田靠科技,打球凭实力。
11月3日,历经3天激烈比拼,第四届中国网球协会社区运动会全国总决赛暨中国村网(京山)、中国(京山)绿林网球·英雄会、“一球成名”网球赛全部圆满落幕。
草根挥拍,球友乐聚。三项赛事共吸引全国64支队伍的800多名网球爱好者参与。其中,作为全国首创的民间网球品牌赛事,2025中国村网(京山)实现了参赛地域覆盖的跨越式升级,既有从青海、内蒙古跨越数千公里远道而来的代表队,也有陕西榆林、广东佛山、云南昆明等“老朋友”队伍。本届赛事参赛的32支队伍中,外地代表队达22支,较去年增长了6支。
龙配龙凤配凤,京山人就爱网球运动。“没想到居然能这么火。”ID为“网聚京山”的京山本地人张蕾介绍,今年8月,她以网球爱好者生活化的视角开始做自媒体账号,目前全平台总流量突破了341万。这段时间,搭乘网球赛事的东风,她还在线下销售带有京山网球元素的钩织文创产品,日销售额达千元以上。
网前截击要准,地里摘菜要嫩。看场上球员挥汗如雨,场下彭教练满眼欣慰。“在京山,网球是全民运动,我的球友里就有不少种水稻和种蔬菜的伙计。”今年63岁的彭菊芳是当地有名的“跨界教练”,白天在家喂牛,晚上去球场教球,35年来带出3000多名学员,其中不乏职业球员。
万元奖品“村味”足。本届中国村网(京山)为参赛选手们设置价值万元乡土厚礼、价值万元网旅产品,现场通过独轮车、斗笠、竹篮等乡村道具载放各类特色农产品。其中,北京顺义马坡镇队斩获团体冠军,获得2.5万元奖金和价值1万元的网旅产品及价值1万元的京山特产国宝桥米洋西早。
赛事期间,京山以文峰公园东广场为核心打造“网球+文旅”融合地标,联动30余家市场主体推出“一站式体验矩阵”,让观赛游客实现“赛场边享服务、几步路品特色”,成为激活城乡消费的“核心密码”。数据显示,赛事期间京山累计接待游客2.5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相关收入超2375万元。
“村网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连接城乡、激活‘网球+’产业的纽带。”京山市副市长张琼慧表示,中国村网的举办正是京山书写全民健身与县域发展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