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陈克旭 通讯员 黄金赫
天高气清,丹江口市石鼓镇生态石榴基地,红彤彤的软籽石榴压弯了枝头,车间工人忙着将石榴分拣、包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发展石榴产业,既要保生态,更要让农户得实惠。”丹江口市委副书记、市长管聪介绍,石鼓镇正是靠着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让石榴从田间果变成增收果。
2017年,石鼓镇以184亩生态石榴基地为样板,引入突尼斯软籽石榴,经过多年培育,改良出武当水晶软籽石榴——果肉清甜爆汁,软籽无需吐核,一上市就获得消费者青睐。
“地里铺防草布、枝头挂粘虫球,再施上农家肥,种出来的石榴干净、味道好。”基地农户张旺介绍,采用生态种植模式,每年能减少约20吨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耕地土壤。如今,这种模式已拓展至1000多亩。
“好果子卖好价,那些过熟、开裂的石榴也不能浪费。”基地负责人柯常慧介绍,在加工车间,个头匀称的石榴放进普装箱;果形饱满、色泽鲜亮的装进礼盒,身价翻倍;遇到过熟、开裂的石榴,剥皮取粒,加糖发酵酿成石榴酒;石榴皮则开发药用。目前基地已建成冷库,为石榴保鲜。
为打响名气,石鼓镇在石榴包装上加印丹江太极峡的山水图案、醒目的“石鼓”标识,并带动全镇农户统一包装,形成“抱团卖果”的合力;在销路拓展方面,节假日期间,村干部带头在景区设点推介,建起采摘园,供游客选购;线上对接“832平台”等,由专人负责运营,让石榴从田间直达百姓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