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杨澳 黄俊 朱正涛
深秋时节,满目金黄,南漳县肖堰镇周湾村,3500亩香榧林却依旧绿意盎然。
湖北襄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工人冷照贵与同事们正悉心养护排列整齐的香榧苗,“每10天除一次草,一个星期浇一次水,一年追肥3到4次。”
香榧,因生长周期漫长被称为“植物活化石”。从育苗到移栽需三年,从开花到果实成熟又需三年,同一枝头的花芽、幼果与成熟果实“三代同枝”,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子孙树”。
2015年,襄榧公司经过考察,发现周湾村具有气候湿润、土壤疏松等自然条件优势,决定发展香榧种植产业。2019年,香榧首次丰收,此后产量逐年递增。
“今年10月收获2万斤,比去年同期多5000斤左右,产值约50万元。青果一收,就按订单销往浙江绍兴。”襄榧公司经理刘谨诚对今年收成十分满意。
“我在这里干了五六年,一年能挣3万元,很知足!”冷照贵介绍,每到香榧丰收季,基地就提供30余个工作岗位,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务工增收1万余元。
从采摘到成品,香榧要经过剥壳、发酵、洗晒等多道工序,才能成为市场上常见的“香榧子”。它风味独特,富含乙酸芳樟酯和玫瑰香油等挥发性成分,具有保健功效,市场售价每斤80元到100元,被誉为坚果界的“爱马仕”。
刘谨诚表示,将继续加大投入,计划建设香榧森林公园,发展康养基地,实现农旅融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